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综合新闻

陈耀龙教授:5年辛勤耕耘,助力中国风湿循证指

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不想错过界妹的推送?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循证指南,是帮助医生战胜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编者按

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联合发起并制订的《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于今年3月正式公布。这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继《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后,发布的第三部循证指南。

正如前两部一样,新版《指南》最后的专家名录里,除了常规的临床专家外,我们依旧发现了来自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陈耀龙教授团队的身影。他们作为方法学专家,为新版《指南》的科学性保驾护航。

据悉,该指南是陈耀龙教授团队与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第3次合作。为详细了解一部高质量循证指南的诞生过程,小编特采访了陈耀龙教授,请他介绍这三部系列循证指南背后的故事。

医学界

您是如何与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开启合作的?

陈耀龙教授

2015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与时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的曾小峰教授结识于杭州。当时我们都应邀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超说明书用药指导规范的研讨会。我结束关于指南制订的方法学讲课后,与曾教授恰巧坐在一起,曾教授对采用循证的方法制订指南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后,我们迅速达成一起制订痛风指南的意向。从此开启了我们团队与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长达5年的合作。

2016年,我们合作的第一部指南《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发布。该指南发布后仅3个月,点击量就突破10万次,位居中华医学会公布的的所有指南点击率之首。此外,痛风指南里的推荐意见被进行了可视化,每一条推荐用一幅图表示,这让临床医生以及患者能够更快、更容易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医学界

循证理念和方法对于指南的制订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陈耀龙教授

第一,确保流程的规范性。标准的循证指南需要经过10个主要步骤,这10个主要步骤又可细分146个小步骤,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测算过,每一个小步骤又包含了1~10个不等的更为精细的环节。我们团队深度参与制订的循证指南,涉及到的环节和操作可能达到近1000个。这些流程虽然很繁琐,但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指南的质量。

第二,确保方法的科学性。具体包括合成证据的方法和评价证据的方法。系统评价能确保指南中对临床问题的回答,是基于此前所有与之相关的临床研究经过全面检索后形成的证据体。GRADE分级则是对于该证据体进行质量的分级和推荐。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若无法做到对每一个临床问题进行系统评价,至少要做到对当前研究系统的检索,摸清楚证据的现状并对其进行评估。

第三,确保报告的透明性。正如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有国际的报告标准一样,指南制订完成后,也应该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进行报告和撰写,我们称之为报告规范。指南由谁制订?他们有无利益冲突?指南证据如何检索?推荐意见如何生成?指南的使用者有权知道这些关键问题的细节。报告规范就是强制作者更为系统和透明地为读者呈现指南制订的全过程,使其更具公信力。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上目前正在使用的指南报告规范,是由中国学者牵头制订的RIGHT清单。

第四,关注实施和后效评价。指南发布后,应采用循证的方法去推广和实施,这是近年来兴起的实施科学所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另外,指南发表后还应继续进行后效评价。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是AGREE工具,已经更新到第二版。按照AGREE II的评价,目前国际指南的平均得分为60分,我国指南平均得分只有30分,不过随着循证理念和方法在我国的普及,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医学界

国内指南制订者应如何看待国际指南和国际证据?

陈耀龙教授

首先应虚心学习欧美指南的长处。譬如在风湿病学领域,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和美国风湿病学会在制订指南时,坚持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原则。从2015年开始,将GRADE作为其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的标准,且定期对此前的指南进行更新。定期更新指南尤为重要。国际上指南定期更新的频率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5年,但我们国家的部分指南,要么制订后从未更新,要么更新周期非常长,有的甚至达10年。过期的推荐意见在临床实践中导致的危害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