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近年来,我国血液疾病防治领域进展迅速。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表示,我国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到各类疾病防治指南的撰写当中,本身就是中国特色,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做法。
近年来,我国医学领域在临床研究方面逐渐走向正轨,广大医学专家根据我国临床实践研究积累的数据已经撰写出了各种指南共识。仅在2021年4月23日在京召开的“202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会”上,就有33部《指南》正式发布。对此,胡豫表示,这些指南纳入了目前国内外的前沿创新成果,尤其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以及临床研究成果,在基于证据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在《指南》制定中,胡豫表示,要坚持循证研究。纵观医学发展历程,从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再到循证医学、精准医学,我国医学水平已经进入到循证医学阶段。在进行最优临床决策的过程当中,要在两个方面倾注更多心力:一是由于中国人与外国人遗传因素上的差异,国外指南只能起到借鉴作用,要做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南共识;二是中国地域辽阔、病人数量多,存在病种差异。因此积累及探索更多更新的中国患者数据是必要的,但如何积累与探索中国数据,提高数据质量,是还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国内诊疗指南共识的编撰不能倾向于重数量、轻质量,必须要在尊重循证医学的前提下进行撰写。
胡豫举例,在血液病领域,针对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ITP),国家根据ITP流行病学数据,参考第一版ITP国际共识结合国内临床研究进展及实际情况编撰出了《成人ITP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如今历经4次更新,引入了中国的临床研究等数据,已经形成了适合中国患者的2020版最新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且规范的临床指导。同时他认为,这一类疾病诊疗指南的成功颁发与应用,关键在于临床数据的积累与总结。
胡豫表示,国内原研创新药的研发与应用,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诊疗指南必不缺少的条件,在诊疗方案中能快速用上中国药,可以造福更多患者。“在国内创新药研发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我们国内要自主开展更多联合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才能掌握更多真实有效的临床数据,才能帮助我们的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具备循证医学证据的可靠的治疗方案。”
“积累与探索中国真实数据,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实践经验,才能撰写出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患者的诊疗指南。”胡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