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中国网直播8月2日讯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日上午10:00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司局、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将出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政策体系完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以下为相关内容实录:
还有,我们对中医药治疗某一类疾病有效的中成药进行循证评价,发布了证据指数,今年是两个病种,一个是心律失常、一个是心衰,每一个病种里循证证据比较可靠、证据级别比较高的若干个中成药,来指导临床更加合理地使用。这些工作都是用循证医学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循证医学主要是针对群体的,如何创立能适应个体的是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国际上循证医学组织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21世纪是个体化的医疗的世纪,如何把循证理念和这些结合起来,我们都在探索之中。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中医药守正和创新一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记得在十几年前我们的一位老部长提出,“传承不泥古 创新不离宗”,实际就是指出这个原则。我们现在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但是,我们中医药有几千年宝贵的经验,其他国家都没有,我们是完整的、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有大量的经验和方药。这些是我们中医人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能够应对像重大疾病包括重大传染病的底气。
第一,我们对40多个中医治疗优势的病种进行了以“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为原则的系统整理研究,把这40个病种的临床指南进行了优化和评价,并且予以发布。对于合理的诊疗路径,对病人更好地医疗照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个评价里我们就根据每一个优势病种可能收集到的所有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循证评价,剔除那些质量较差的,将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或质量比较好的高级别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制定这个路径,指导了治疗。这是我们最近已经完成的。
循证医学是一种评价方法,方法和工具西医要用,中医也要用。正好昨天我在天津开了一个循证医学的会,循证医学传到中国是上世纪末,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位教授首先引到中国。我们2002年在成都召开了第一次循证中医药相关的会,当时在会上有一位中医药老院士提出对循证医学“一要学、二要用、三要知道局限性”。后来我补充一条,要创立以循证医学的理念为指导的适用于中医辨证论治的评价方法,并且把我的建议反映给英国考克兰中心,引起他们的重视。所以,现在认为用循证的理念来评价个体化诊疗是一种新的思路、新趋势。从那以后,中医药一直在自觉地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评价和应用。2019年成立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更有组织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之前作了两个成果,也是最近的,都是我主持的,印象比较深刻。
我们感觉到中医药的发展依靠继承传承更多一些,请问在继承传承的同时,可不可以借助现代循证医学研究和实践模式,创新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循证评价方法,来助力中医药的发展?谢谢。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 中国网 杨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张伯礼: